教會第三十年 核心價值(三)Hope 走得出
教會第三十年 
核心價值(三)Hope 走得出

教會第三十年 
核心價值(三)Hope 走得出

文/劉于萱.蔡志東


《以賽亞書 61:1-2》
「叫我報好信息給貧窮的人,差遣我醫好傷心的人,報告被擄的得釋放,被捆綁的得自由;宣告耶和華的恩年和我們的 神報仇的日子;安慰所有悲哀的人。」

教會核心價值的第三個面向——傳好信息,也就是「走得出」。這是我們一直以來堅持的價值,從我們教會的歷史就可以看出來。

最初,美國國際基督教會( ICOC) 差派傳道團前往香港,整頓團隊後再來到台灣,建立台灣國際基督教會(TCOC)。延續這樣的精神,早期教會的兩段核心經文是《提摩太後書2:2》:「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,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。」教會生活不是停滯當下,而是望向未來——每個受洗的門徒心中都望向未來,希望可以被神所用,成為傳遞好消息的人,並且找到忠心的屬靈下一代,將福音之火延續下去。

另一段經文,是《彼得後書1:3》:「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,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。」接著在第7節說:「有了虔敬,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;有了愛弟兄的心,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。」一個門徒除了像一棵溪水旁的樹,不斷地汲取神的恩惠,在靈性上增長之外,在愛心上也要不斷擴張,從愛弟兄姊妹,更及於愛眾人,並在傳福音的過程中更深地體會愛基督的心。

走出去,傳福音,讓還不認識神的人都能夠知道「祂」是我們門徒骨子裡的遺傳。

雖然是遺傳,但不代表使萬民作門徒就成為簡單的事。弟兄姊妹若安於教會環境,漸漸地會不知如何和外人互動,外人也不知道基督徒所堅持的美好真理是什麼滋味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讚美神把豐富的恩賜給了教會。因此,向外傳福音,門徒真不必研發新事物,因為神已經把最好的賜給我們,我們只要找到合適的管道,將門徒好生活用世人可理解的方式推廣出去,讓眾人羨慕神的美好。

對於台灣國際基督教會來說,我們對於信仰的認識是身體力行的。信仰不只是星期天主日而已,也是聚會之後的生活。而教會生活的美好,也不是因為有一群好人聚在一起,是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教會有基督為頭,有神確實的教導為生活的方向。神是真理,遵守真理而行,自然成其美好。到底教會有甚麼好,也可以成為社會的好呢?

有五個可著手的面向:

首先是「健康的約會關係」,教會的關係與情感的交流,是神滋潤每個門徒的祝福,以彼此相愛為主,進而成為穩定交往的男女朋友,甚至是締結婚姻。

屬世的約會關係,是以功利為導向,重視社會地位、年紀、金錢等條件,然後見一個就愛一個,昏頭地獻殷勤與追求;反觀教會的愛情觀,則是從開放、健康、公開的友誼建立開始,有許多機會認識不同的對象,也從中認識自己,且有成熟的輔導從中給予幫助。教會的約會關係是階段清楚、不曖昧,先朋友再情人,情人之後再夫妻,夫妻之後又後又進入婚姻的團隊中。

約會可以是浪漫的,教會教導弟兄姊妹,約會要有期望,要有安排,不要只用約會三寶「逛街、吃飯、看電影」,沒有互動也沒有更深的認識。因著這樣的文化,教會建立了根基深厚的情感表達文化,這是世人所羨慕的,我們要將這樣的文化,透過建立約會文化的共學團體,讓非基督徒也能學習教會的「約會指引」,並且號召弟兄姊妹成為愛情的導師,輔導、協助並分享自己的經驗給世人。

當約會文化共學團體進行後,再進一步收集約會團隊中的情感表達觀點、故事與現代人的約會盲點與困境作系統性屬於基督信念的論述,透過網路分享給世人,讓眾人都知道,愛情可以是偶然,但愛人卻是必經學習與經營!

再來是「婚姻與家庭」,健康、開放與良好的約會文化,造就教會成為極佳的婚姻見證,過往三十年,除了極少數的挫折外,教會中健康以及穩定的婚姻關係是讓我們得安慰、讓神得榮耀的見證。教會設立的「婚禮須知網站」和「婚前諮商預約網站」都受到社會熱烈的需求。

然而,婚姻之後呢?世人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,婚姻有甚麼好?甚麼是婚姻?這些問題都成了婚姻定義被改變後,教會要回應社會的。不過,我們不是與人爭論,而是幸福的見證與幸福的論述——有看過像我們這麼彼此相愛的嗎?我們這麼好,就要常常有系統地、持續地、且找到場合去分享,所以婚姻團隊將主動去創造更多機會,將婚姻的好在年輕的世代推廣。在過去兩年的嘗試中,結合大腦科學知識與教會婚姻的美好事實,這樣的想法已經在不同地區成立工作坊,成為情感教育的課程。在這些初期的基礎上,教會將號召更多有意願的弟兄姊妹一起來參與輔導、研發、設計等項目,讓神所創的美好婚姻可以成為社會的追求。

家庭是社會的根基,但社會上的家庭幾乎已成孤島,婚姻後已被經濟、教養、姻親關係等課題限制與封鎖。家庭應是「部落」,是培養新生命的聚落。感謝神,過去在Kevin與乃崙的籌畫下,教會內的家庭教育打下很好的基礎,甚至擘劃出不同階段的家庭成長重點,不僅滿足教會,也可以滿足社會。因此教會將號召對於家庭事工有願景的弟兄姊妹有系統地接受裝備,取得專業的政府認證,進一步運用各地教會場地成為該區域的家庭教育中心,舉辦父母讀書會和父母營隊,造就不同家庭,迎接多個家庭進入我們的「部落」。

接下來,在家庭部落中最受益處的就是兒少。群體教養絕不是「教養單幹戶」可以比擬。教養需要部落,易子而教,讓孩子吸收彼此弟兄姊妹的長處,進而培養出人際關係,這是神給人最棒的天賦。兒少屬於大腦在急速發育狀態,是自我認同發展的渾沌時期,父母是關鍵,周遭的人也扮演重要角色,否則在家教得好,也難抵擋外界混亂的環境。感謝神,賜給孩子教會這一好環境,讓孩子依循共同的價值與標準成長。

過去教會夢想靠一代人傳遍福音,卻是不可行的,應該傳承到世世代代;一代人做不完,下一代人繼續做下去。教會將號召更多弟兄姊妹接受裝備,從聖經觀點看網路、愛情、性、同儕文化、社會正義等現代兒少文化的議題,運用寒假、暑假舉辦為期幾週的營隊,學期中則舉辦兩天一夜的營隊,培養教會從世界贏回下一代的能力。過去兩年,教會藉著針對固定議題舉辦營隊的經驗,在議題掌握、教材準備、營隊流程以及事後的輔導追蹤都有長足的進步,甚至獲得社會上不同機構邀請去舉辦營隊。教會的成長可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已是有目共睹,因此,需要更多工人加入,一起來造就兒少。

最後一面向是「促進社會的共好」。基督的傳道使命是傳福音給窮人,我們也要跟隨基督的腳步「走入窮人」。早期教會設有窮人奉獻,每個星期弟兄姊妹省下一餐的錢捐助窮人,舉辦過義賣的跳蚤市場、走入貧民社區打掃油漆,也在貧戶中成立免費課後輔導班。但因為社會上滿足窮人需求的社福機構已有許多,使得我們的行動陷入「單次,不連貫」的狀態,滿腔的愛心無法滿足。觀察社會的需要,霸凌、色情、貧窮、媒體識讀、教育發展等都符合我們在家關心的、在教會關注的,而在思考與禱告後,教會計畫「寰宇希望」投入「兒少權益議題的關懷」,把我們正在投入的熱心更有方向、更長時間地發展下去。過去四年,在這些議題的發聲與工作,教會已稍有基礎,也開始對社區大眾、學生族群、家長族群發揮初期的影響力,需要有更多的更人一起加入,讓社會充滿神所預定的和平使者,讓眾人感受神的美好。

神的美,神的好,是事實,並不需要額外加添甚麼,只需要轉手將祝福傳出去、傳下去。感謝神,激勵過去許多門徒在路上、書店、百貨公司與人接觸,得人回教會,這真是美好的回憶,直到如今都鮮活在門徒的腦海中。如今,社會改變,我們貫徹同樣傳福音精神,但改變方法,繼續思考如何透過有效的表達方式,讓眾人看見門徒所作所為。

「走得出」期許教會把信仰生活向世人見證。神讓我們過得很好,我們要讓你們都知道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