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福滿滿 – 台灣國際基督教會三十週年主題經文與信念
注福滿滿 –
台灣國際基督教會
三十週年主題經文與信念

注福滿滿 –
台灣國際基督教會
三十週年主題經文與信念

文/劉于萱 編輯/林昭儀


以賽亞書五十八章

10 你心若向飢餓的人發憐憫,
使困苦的人得滿足,
你的光就必在黑暗中發現;
你的幽暗必變如正午。
11 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,
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,
骨頭強壯。
你必像澆灌的園子,
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。
12 那些出於你的人必修造久已荒廢之處;
你要建立拆毀累代的根基。
你必稱為補破口的,
和重修路徑與人居住的。

在以賽亞書五十八章中,先知為上帝發言,厲聲指出以色列人在信仰上的問題:他們在外表上遵守宗教儀式,內心卻是企圖操縱上帝、謀求自己的利益。然而,上帝所要的是守祂話語的「真實敬拜者」。第十節提到這些人會以上帝心腸來關心社會邊緣族群,第十一節則應許他們將獲得上帝的引導、滿足、更新且供應。

第十二節中,「荒廢之處」是被巴比倫帝國摧毀的以色列全地。上帝呼召重建者,就是第十一節中被上帝引導、滿足、更新且供應的「真實敬拜者」的「後裔」。上帝且說,他們將有特別的稱謂:「補破口的」,以及「重修路徑與人居住的」,也就是說,他們要把毀壞的根基重建,修造為適合人居住的地方。

這是台灣國際基督教會三十週年的主題經文。

去年八月,蔡以勤上任牧師團主席。他帶領全職們一同訂下教會的核心價值:站得穩、抱得緊、走得出。核心價值敲定後,他開始尋求三十週年主題經文的異象。

以勤受洗於1996年,也就是教會在台成立第五年之時。他自知並非親身走過教會自始至今的每一步路,懇切祈求上帝能夠賜他智慧,選出最適合台灣教會三十年的經文。在不斷地讀經、禱告中,有一天,他領受了這段經文的信息。

第十和十一節經文提到,當我們向有需要的人發憐憫的時候,我們就會發光,而這樣的光會在黑暗中被發現,上帝會引導這樣的我們,使我們心滿意足,並使我們成為湧流不止的泉源,叫他人得福。

上帝呼召的是無私忘我、關懷別人的基督徒。我們行出聖經的要求,並非為了自己,而是為了別人。真理是:若一個人只尋求自己的滿足,收住水流,他必得不到滿足;若一個人尋求困苦人的滿足,放出水流,來自上帝的滿足即便在乾旱之中仍會來到。

另外,第十二節經文也貼切地道出教會的現狀。過去十年間,教會經歷挫折與挑戰,各種不同的理由讓一些門徒離開了教會。這段擺盪與掙扎中,我們或許會質疑上帝: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?然而,我們相信,上帝仍在當中掌權,祂的美意從未離去。我們自己是否從中學到上帝所教導的功課呢?

今天,我們被呼召成為「補破口的」,以及「重修路徑與人居住的」。那些被遺忘的美好故事,那些年久荒廢的傳統與傳承,此時此刻,我們必須站起來,將這些已然毀壞的根基重建,甚至創造新的局面,攜手邁向接下來的十年。

教會雖經歷挑戰風霜,也經歷成熟蛻變。以勤期待教會能如同這段經文所述,成為祝福的管道,承受上帝賜下的福氣,並讓福氣如水流出,澆灌他人的生命,並且,眾門徒們也能同心,將荒廢之處修補再建,讓多人得以安居。

讓我們不但成為同世代的祝福,傳遍好信息,也成為下一代門徒們的祝福,作他們的榜樣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